驻留艺术家Charlotte Hug个展:在未知事物之间探索

瑞士跨媒体艺术家Charlotte Hug 在上海与杭州的驻留时长为三个月。她有感于在中国的经历,品味与书法大师、当地学者和艺术家的邂逅跟交流,延伸创作了新的“声标”系列。在中国,画家们在广场上以水作墨,以石为纸的方法激起了她的灵感,她也由此创造了一种当代的书法艺术。这种经验在短暂的视觉形态和声音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深层关系和相互作用。她双手用笔刷疾书作画,透过绘画的轨迹呈现随旋律与乐点,将音乐在脑海中律动的形态表达成实体。
Charlotte从欧洲带来装置长轴“声标——视觉声音”。作品近似于声音绘画,蕴含水土交融,日夜轮转,生死更替,抵达前人未涉的境界。在中国美院的个展中,她将欧洲的旧作与中国的新作交织悬挂,开幕现场时在卷轴飘舞间表演独奏,人声与中提琴的乐声完美糅合,在未知的疆域中尽情游走。
(Charlotte Hug在中国美院个展开幕演出)
(Charlotte Hug,“Mercurial Touch”,声音绘画个展与表演,柏林三月音乐节,2013,由瑞士文化基金会及苏黎世州政府支持。)
嘉宾
王婧| Adel-Jing Wang
人类学/声音研究者/声音活动策划人
个人网站: www.sonorouspresence.org
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大学,目前任教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领域包括声音研究、感官研究、表演学研究,人类学方法等。当下,她关注“聆听”和“田野录音”作为一种声音的精神性、社会政治和文化实践。她的专著《声音与感受力:中国声音实践的人类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通过中国声音文化探讨三个核心概念自由、感受力与声音的关系。她的研究领域包括声音研究、感官研究和人类学方法。2014年8月,她与本地艺术家联合创立非营利民间组织BUS,致力于促成和推广实验和先锋艺术活动。2015年1月,她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创立“声音实验室”,致力于培养跨学科声音实验与实践项目。
杨光|Guang Yang
上海同济大学哲学系/文科高研院副研究员
天津南开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硕士,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古希腊哲学、现象学、比较哲学和美学理论。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贺一凡|Rémy Jarry
贺一凡出生于法国。现在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当代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他毕业于巴黎索邦艺术大学艺术史专业,并获得新闻专业双硕士,随后获得索邦大学商学院-巴黎企业管理学院的MBA学位。过去几年里他分别在欧洲亚洲的艺术画廊、博览会、杂志和拍卖公司工作。他精通法语、英语、汉语三门语言。同时,他还长期提供专业的艺术史和视觉文化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