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海外办公室与合作伙伴

请点击以下图标,查看瑞士文化基金会各地联络办公室及文化中心的信息。欲知苏黎世 总部的详情,请访问官网:www.prohelvetia.ch

视觉艺术

克里斯托夫・德雷格尔与乌苏拉·比尔曼回应上海双年展“禹步”主题

展览日程

展览:第12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禹步——面向历史矛盾性的艺术
日期:2018年11月10日至2019年3月10日
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支持(瑞士艺术家部分):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访问网站

来自瑞士的新媒体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德雷格尔(Christoph Draeger)乌苏拉·比尔曼(Ursula Biemann)将携装置作品参展第12届上海双年展。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双年展之一。

两位瑞士艺术家的作品分别回应上海双年展的主题,“禹步——面向历史矛盾性的艺术”(Proregress—Art in an Age of Historical Ambivalence)。“禹步”源自中国古代道教仪式的步法,以这一徘徊于进退之间的神秘舞步回应英文标题“Proregress”,提议了一种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时所应抱有的积极的姿态和行动,并暗示着寻求新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黎明之城》,2017,综合装置(与海德龙・霍茨法因德合作)

克里斯托夫・德雷格尔的项目《黎明之城》(The Auroville Project)是以装置、视频和照片为基本媒介的沉浸式装置,考察了六十年代印度的乌托邦式社会实践,检验了这个理想社区的诸种原则及其发展的种种情形。这件作品以实际行动挑战了那些声称乌托邦思想不再适用于21世纪的观点。

“黎明之城”作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久的非传统社区之一,令人回想起近三百年来的乌托邦实践史。“黎明之城”于1968年由法国哲学家密那·阿尔法萨(又被尊称为“母亲”)在印度东南部创建。它专注于继续教育,致力于达成意识的更高形态,作为一项社会实验而延续至今。

克里斯托夫・德雷格尔

艺术家;生于瑞士,现生活工作于瑞典,并在于默奥美术学院任教。德雷格尔的观念项目批判性地探索了与灾难及媒体饱和的主流文化相关的议题。

《森林法》,2014,双频视频装置、档案,38’00’’(与保罗・塔瓦雷斯合作)

乌苏拉·比尔曼的项目《森林法》(Forest Law)取材于在厄瓜多尔亚马逊丛林的石油与矿产开采地带展开的一次实地研究。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矿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亚马逊丛林如今正经受着大规模采掘活动的急剧扩张而带来的生态压力。

《森林法》的核心部分由一系列深具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诉讼案构成,这些案件先后将“森林”带上法庭,为大自然的权利辩护。其中尤为典型的范例之一,便是萨拉雅库原住民基于他们所信奉的森林有灵的宇宙起源论而最终赢得了诉讼。

“这部作品脱胎于形形色色的对话之中:我们与自身行动的对话,摄像机与森林的对话,以及最为重要的——我们在亚马逊一带游历时(2013年11月期间)与所邂逅的人群的对话。”

乌苏拉·比尔曼

1955年生于瑞士苏黎世,目前生活在瑞士苏黎世,并在世界各地工作。她的艺术实践以研究为基础,曾前往亚马逊、北极等地区调查气候变化、石油、冰川和森林等生态课题。她的视频作品在全球多家博物馆和艺术双年展展出。

关于上海双年展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始创于1996年,历经了22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备受好评的当代艺术与文化事件。上海双年展始终秉持着高度学术性和创新性的宗旨,以开放的视野关注全球语境中社会文化流变和知识生产趋势。

从第一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二届“融合与拓展”,第三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四届“都市营造”,第五届的“影像生存”,第六届“超设计”,第七届“快城快客”,第八届“巡回排演”,第九届“重新发电”,第十届“社会工厂”,直至第十一届“何不再问”,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聚合最优秀、最新锐的国际策展人和艺术家资源,探讨都市文化、当代艺术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成为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艺术项目。

close

Search for "pro_helvetia" in the wechat app or scan th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