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设计智慧:创新、实用和美观之间

珠宝、钟表、巴塞尔艺术展,这些关键词在全球压倒性的公关影响,让一些对瑞士设计现状不熟悉的人,主观地联想成依赖精工制造和针对高端市场,以为瑞士设计与时代有距离,实为极大的误解。
以事实说话,在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的支持下,瑞士本地设计品牌 schoenstaub 与设计师/组合 Dimitri Bähler、Egli Studio 及 Matthieu Girel 的作品,于2019年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期间展出。作为瑞士展位在深圳的第二次亮相,今年的三组设计师均为30岁上下的年轻一代,以灵动简约的作品传达了独到的设计哲学,提供了瑞士当代设计的鲜活图景。
在这些设计作品中,能看到经典工业设计的扎实传承,也有具时代对话性的探索。设计的功力,体现在分寸感的拿捏,强调左右脑的精密合作——在不失诗意、趣味的前提下做足减法,追求有技术内核的创意与审美,不乏实验性又兼具商业潜质,以及在使用体验上的执着。这样的创作根植于极其成熟的设计观,这种成熟也反映在了作品设计与制作以外的关注点上。这些瑞士当代设计的新生代,都高度重视与制造伙伴的良性互动,对带动行业、促进瑞士形象转型有责任感,心怀回报社会的理想。瑞士设计的生命力,不可小觑。
设计师及品牌
Egli Studio & Matthieu Girel
Egli Studio与Matthieu Girel是一对搭档,设计范围涵盖产品、家具与工业设计。Egli Studio的设计围绕理性生产、可持续性及环保意识展开,力求通过产品展现材质的价值与制造过程的精细。曾于2014年获得瑞士联邦设计奖,2018年参展米兰国际家具展览会。Matthieu Girel 广泛地与国际客户合作,包括家居用品品牌Alessi和玻璃制品品牌Pasabahce。2016年建立并设计了创意空间Hyperespace。他的作品曾获2017年瑞士联邦设计奖和瑞士设计大奖。
他们的参展作品“超集合” 是一个由家具组合构成的集合体,包括了置物架、台灯、矮桌、沙发和衣橱。这些家具拥有清晰的线条与简洁的外形,外观看上去平易近人。通过挪动组件的位置,变动零件的高度,它们可以满足开放空间,尤其是工作场所中的各式需求。超集合做到了“限而不闭”这一设计目标,充分体现了瑞士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schoenstaub
schoenstaub工作室,专攻家居物品与纺织物设计。他们与领先制造企业密切合作,追求在美感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致力于在生产过程中兼顾功能性、品质性及公益性。设计师Nadja Stäubli 参加过伦敦设计周和米兰国际家具展览会。
schoenstaub将展示分别以星空、雨林、水磨石为纹样的三款地毯。其中“水磨石”纹样荣获了Wallpaper颁发的“2017年设计大奖”。设计打破了“内”与“外”的分界线,为家居环境提供了抚慰心灵的港湾;又将设计思想与技艺知识无缝衔接,营造出实用与享受共存的空间。
Dimitri Bähler
Dimitri Bähler工作室,设计师是洛桑艺术与设计大学和艾因霍芬设计学院的高材生。他的作品往往即兴、叛逆又充满诗意,看重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实际功用。2017年,他为位于日内瓦与巴塞尔市中心的爱马仕品牌设计了“零重力”橱窗,以空间、反射、运动为核心,在光影变幻间创造了超现实的梦境。
这次Dimitri主打两款灯、一款瓷器。两款灯的概念脱胎于东亚传统器物,兼具轻盈的外形与有机的线条。参展的瓷器系列曾荣获荷兰的室内装饰设计大奖,灵感来自于漆器,采用了他发明的专利转印技术。这些瓷器的坯体、材质和图案各异,但都几乎出自于单个模子,体现了制造工艺的精髓与极致。这些抽象的作品构建了一场有关功能性与非功能性、极简与装饰之间的对话,对家居环境中“物有所用,物尽其用”的观念提出了新的见地。
在深圳,遇见瑞士设计长盛不衰的精髓。这三组设计师们运用尖端科技,追求精炼外观,满足使用者对功能与美感的双重诉求。不论您是厂商、经销商,或是产品经理、战略投资者,定能在这里发掘到心仪的作品,建立起新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