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海外办公室与合作伙伴

请点击以下图标,查看瑞士文化基金会各地联络办公室及文化中心的信息。欲知苏黎世 总部的详情,请访问官网:www.prohelvetia.ch

视觉艺术 音乐

《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

日程

展期:2021年4月25日(周日)至2021年6月6日(周日)
开幕:2021年4月24日(周六)下午 5:30(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

主场地: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 MoCA Pavilion
副场地:“闲下来合作社”B区隧道

参展艺术家/个人:克里斯蒂安•赞德(瑞士),罗菲,罗天瑞,孙奇芳,王越洲,袁菁,爆发力小姐
主办方:瑞士山岳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澎湃新闻,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
协办方:闲下来合作社/大鱼营造,澎湃研究所
支持: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共同策展:贝雅特•厄许乐、朱纪蓉
助理策展:沈健文
展览空间设计:弗兰克•迪特曼
影音顾问:罗天瑞
策划团队:袁璟、林宜仙、杨阳、黄俊仪、冯炳莨
顾问:孙文倩、徐千禾、施翰涛、殷漪
学术支持:同济大学声音实验室,浙江大学声音实验室,沈雪曼,张书铭,王婧

鸣谢:瑞士驻沪总领馆,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那行文化,OCAT上海馆,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金盲杖自立生活,大鱼营造,耳聆网,上海新金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盛摄影工作室

2021年4月25日至6月6日,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瑞士山岳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澎湃新闻、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主办,闲下来合作社/大鱼营造、澎湃研究所协办的《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Echo: Greetings from Nature and Urban Space—An Overture)将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及闲下来合作社B区隧道发生(声)。

《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展览计划源自瑞士伯尔尼山岳博物馆(Swiss Alpine Museum, Bern)2019年的《回声:山以声音回应》(Echo: The Mountain Calls Back)展览。由中、瑞合作的《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策划团队以瑞士回声展的策展架构为基础,将回声展带入国内观众的视野,令国内的回声、与瑞士的回声发生共鸣。

在引领全世界艺术潮流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于2013 年举办声音大展之后,声音艺术已在当代艺术的表现载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回声作为声音的反射,其存在需要特定的物理条件,更需要停驻、倾听方得以发生。回声的内容本身、与发生的即时性,既丰富了声音的文化、科学、空间内涵,也勾勒出自我对话的隐喻,成为艺术创作的特殊主题。

本次《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共展出十六件音频作品,瑞士参展作品以声音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赞德(Christian Zehnder)的作品构成;国内参展作品,主要取样自回声展先导活动、也是由主办单位之一澎湃新闻共同策划的“回声地图”公开征集的成果(走进回声地图),另有部分为邀请展出。

展览主场地为具有实验性质的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该艺术微空间一侧为人民公园入口,一侧面对熙攘街区;透过两面玻璃帷幕,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充分融入城市肌理。展览副场地为闲下来合作社主理的社区地下室隧道空间,回声在隧道中自然生成的听觉经验,加上所展音频作品原本具有的空间属性,叠加出“异质空间”(heterogenous)的想像,引发到访观众透过回声创造特殊的时空体验,探索身心层面的共振与回应。

策展团队将回声此一在东、西方艺术、人文、哲学领域,经常被演绎的主题,透过本展的作品——不论是带有艺术意涵的创作、或是纯粹属于声音素材——,带回到一种直接、单纯的状态。在展陈设计中,序曲展透过瑞士展陈设计师弗兰克•迪特曼(Frank Dittmann)的辅助,实现将回声“限缩”:回到强调声音本身、以及声音所在空间的维度,增加多重感官体验的可能性。

《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在场地、创作者、策展呈现三者上的探索与实践,期望进一步打开观众(听众)对城市与自然的声音环境的感受。在展览开放期间,策展团队将陆续推出“回声采集之旅”、“回声亲子工作坊”、“回声音乐会”等结合艺术体验和人文科普的公教活动;同时,我们将基于本次序曲展的策展实践,以“如何展示声音”为主题开展跨域交流座谈,以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跨领域创作者、普通公众等共同参与,让回声的回声继续辐射、发生(声)在不同属性的自然与城市空间。

(横幅图片:克里斯蒂安•赞德,塞阿尔卑湖的回声,音频,2019年,3分16秒,图片提供:瑞士山岳博物馆)

close

Search for "pro_helvetia" in the wechat app or scan th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