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海外办公室与合作伙伴

请点击以下图标,查看瑞士文化基金会各地联络办公室及文化中心的信息。欲知苏黎世 总部的详情,请访问官网:www.prohelvetia.ch

视觉艺术

Kurt Caviezel的目下世界

日程

展览:“建造幻像”:三联人文城市季
日期:2021年12月4日-202年2月28日
场地:成都当代影像馆下沉广场及B厅

主办: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当代影像馆
承办: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支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参展艺术家 :纳迪姆·阿斯法、米提·朗克里提亚、杨圆圆、科琳娜·薇欧奈、克劳迪娅·贾瓜里贝、鸟头、帕布罗·洛佩兹·鲁兹、迈克尔·沃尔夫、理查德·维根、库尔特·卡维佐&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环形国度、蔡旻皓、欧宁&曹斐、孩子们是对的(博尔哈·拉隆多 + 迭戈·桑切斯)、郭廖辉建筑工作室

如你希望参与本项目,可将摄像头的链接发至:
info@kurtcaviezel.ch

访问Kurt Caviezel项目网站

目下世界,关于当下的百科全书

互联网是库尔特·卡维佐的照相机,通过与由网络实时摄像头所组成的图像机器合谋,他得以拍摄一切。

“目下世界,关于当下的百科全书”项目关乎图像机器、影像生产、监控、私人与公共领域、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关于世界如何将自身放置于图像机器之下,关于让算法取代作者、取代摄影师的可能性,关于一份去存档、梳理机器所生产出的那片无序图像海洋的冲动,也关于这座图像机器如何作为我们身体的延伸而运转。通过摄像机,我们的目光穿透网络,回看现实世界,落在我们自身。

“目下世界,关于当下的百科全书”项目纪录了数以千计的公共网络摄像头,每一天摄像头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中。算法每日从网络上获取50万张图像,经由人工智能进行分析、辨别、分类(归入不同颜色/交通工具/动物的类别中),存档48小时后被后续图像覆盖。通过访问网站,观众能观看随机且不断被刷新的实时“当下”影像,并通过功能按键选择其希望观看的图像类别。在此次展览的装置中,屏幕将不断刷新呈现随机某个摄影头的“当下”图像,与该“当下”过去24小时的图像。

目下世界,关于当下的百科全书 © 库尔特·卡维佐
库尔特·卡维佐(Kurt Caviezel)

库尔特·卡维佐(b. 1964,瑞士)目前在苏黎世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生活和工作。他曾于2002年获得庄园艺术奖,并在2010年获得瑞银文化基金会奖。库尔特·卡维佐在2000年和2002年分别出版了《红灯》和《观点》两部著作。他的摄影书《库尔特·卡维佐的百科全书》于2014年出版,同时在意大利摄影论坛画廊推出同名展览。他将网络用作他的照相机,电脑的屏幕是取景器,鼠标是快门,世界各地的网络摄像头则是他的镜头。

目下世界,关于当下的百科全书 © 库尔特·卡维佐
建造幻像

“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城市已从‘特殊’之处变成全球社会生活最主要的场景。”

—— 斯科特·麦夸尔

“影像占据了空间,甚至所有的空间;它膨胀,流通,它自由,飞翔,它不可阻挡。”

—— 雷吉斯·德布雷

18世纪末人类世的开启推动着城市主义的快速进程,在短暂的时间内城市达到了过去无法想象的尺度与规模,新的城市生活形态也因此诞生:更多样复杂的文化与社区,跨越城际或国界的快速移动,基于新技术的管理与规划手段,从无度扩张到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转向……影像媒介也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城市空间内不断扩张,从模拟摄影到数码摄影,从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到无处不在的LED屏幕。在城市主义与影像生产同时过载的当下,影像与城市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塑造。

“建造幻像”展览旨在将城市与影像间不断转化、发展的关系置于多声部的历史情境中被考量。不同来源的公共领域档案资料勾勒出一条在历史中行走的捷径:从早期摄影实践者们对城市的采样式记录,到查尔斯·马维尔在奥斯曼时期拍摄的巴黎城市改造档案,到全景、航拍等因技术所赋予人们的新观看视角,再到“终极城市影像数据库”街景地图服务,而面对着前所未有庞大数字数据库的人们开始挪用、解构和对抗影像档案,并以更为开放、多元的手段用影像参与塑造对城市空间的想象。这一带有进步主义的路径又在空间中被一分为二:那捕捉下原初城市影像的日光蚀刻法照片与殖民了日常城市时空的数字影像相互对照着,领出身后种种视觉线索,牵引着当代影像作品落入与档案相互照应的对位之中。

在其中穿梭的我们不难得出二元主义的种种论述。即似乎有一种影像作为工具或档案不断捕捉城市的肌理,在技术的推动下最终成为方便统治的手段,或沦为展现技术绩效指标的视觉证据,生产出无处可觅寻“人”之踪迹的巨大数据;而另一种作为艺术实践的城市影像,则大力挥别都市主义,拥抱个体价值,试图去创造一个新的想象城市空间,“人”在其中能得到对抗城市巨大存在的可能性。即似乎有一种影像基于物质性的载体,折射城市的现实并埋入种种虚构成分,建造关于城市的种种幻像;而另一种基于非物质性载体的影像,则建造起城市的幻像,以折射关于城市的想象并埋入种种现实。即似乎有一种观看城市的目光是私人化、诗意、独断专行的;而另一种则是更为包容、开放、基于共同协作的。被并置的矛盾叙事不断覆盖、迎合或抵消彼此,最终为观众搭建一座不断自反的历史模型。

在当代治理与对抗行动主义的接触区间,幻像间不断震荡,重叠交错出新的幻像。我们能看到一扇望向城市的窗,或无数望向未知之地的屏幕,一条踏着虚实交际边界的步径,沿途是本应永远无法相遇的人与人、社区与社区,城市不断折叠成为包含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抽象蓝图,而一座公寓作为关于照相机的终极空间比喻,坐落在幻像的正中央。

(横幅图片:目下世界,关于当下的百科全书 © 库尔特·卡维佐)

Upcoming maintenance work

The application portal myprohelvetia will be updated from 1.1.-7.1.2024. Due to these changes, open applications must be finalized and submitted via the current online portal (myprohelvetia.ch) by the latest 23:59 on 31 December 2023. Until this date, the deadlines and criteria outlined in the current guidelines and calls for applications apply. New applications can be created and submitted in the application portal as of 8 January 2024.

close

Search for "pro_helvetia" in the wechat app or scan th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