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海外办公室与合作伙伴

请点击以下图标,查看瑞士文化基金会各地联络办公室及文化中心的信息。欲知苏黎世 总部的详情,请访问官网:www.prohelvetia.ch

视觉艺术

未有名目的言说 x 韩梦云 & 年轻女孩读书会

日程

时间:2022年3月26日,19:00-20:30
嘉宾:韩梦云,年轻女孩读书会(Dorota Gawęda + Eglė Kulbokaitė)
交传翻译:孙佳婧
参与方式:点击“阅读原文”进入zoom会议
会议号:875 9834 2589(密码:qvTK83)
Zoom 链接:https://us05web.zoom.us/j/87598342589?pwd=bUlraFY0U0ttSTluV2RhSjZCVU5Pdz09
本次对谈内容为英文,将提供交传翻译。
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

展览“未有名目的言说”关注生活经历与文字叙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与写作一样,阅读也是身体的一个动作。在文本的维度中,时间不再是线性地前行,文本中的主体”我”与阅读中的主体”我”之间不再断裂,个体也不再是个孤岛。

在第四期公共教育活动中,参展艺术家韩梦云、瑞士艺术家组合“年轻女孩阅读会”以及两位策展人将会以阅读和书写的身体作为主题展开线上对谈。在此次艺术家对谈中,两组艺术家基于自身以往跨媒介的创作,对性别和语言的视觉再现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本次活动包含韩梦云的短片《夜》线上首映。

未有名目的言说

展览:“青年策展人计划” 2021
场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日期: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3月27日
策展人:贾芷涵、秦可纯
艺术家:常羽辰、陈哲、郭锦泓、韩梦云、阚辛&梦岚、李文嘉、女子天团、徐思行、袁中天、郑亦然
展陈设计:一门社 amass studio 、建筑其中 studio Eki Ong
海报设计:sub:order 亚目合作社

 

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韩梦云,1989年生于中国武汉,现居伦敦,其艺术实践跨越了绘画、装置、文本和视频,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汇处。艺术家作为多语者特别关切的是语言的力量,并借绘画致敬诗歌与文学。她的作品《自白》(自2018年)记录了艺术家重访产后抑郁期间无法创作的经历。在母亲这座孤岛上,书写不仅成为了其艺术实践的一部分,也是个体经历和存在的明证。在观察其女儿的绘画和思维萌发的过程中, 艺术家试图探寻艺术创造和孕育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意识到:绘画和语言表达作为人类本能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们就是意义和力量自身。

她于2012年从美国巴德学院获得纯艺学士学位,后于京都大学研习梵文,并于2018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纯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古典印度学与印度美学。她曾就职于大英博物馆,曾任教于罗格斯大学。 近期展览:《三镜厅》(The Pavilion of Three Mirrors), 沙特阿拉伯迪里耶当代艺术双年展“摸着石头过河”(Diriyah Biennale, Feeling the Stones), 2021。

Courtesy the artists.

年轻女孩读书会(Dorota Gawęda + Eglė Kulbokaitė),Dorota Gawęda(生于1986年,波兰)和Eglė Kulbokaitė(生于1987年,立陶宛)是一对艺术家组合,成立于2013年,常驻瑞士巴塞尔。2012年她们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作品涵盖了表演、装置、气味、雕塑、绘画和影像。她们是“年轻女孩阅读会”的创始人。

参展过的机构包括巴塞尔电子艺术馆(2021);汉堡艺术馆(2021);库尔Bündner艺术博物馆(2021);日内瓦艺术中心(2021);莱比锡艺术馆(2021);纽约瑞士学院(2020);哥本哈根Den Frie(2020);弗罗茨瓦夫MWW(2020)。杜塞尔多夫美术馆(2020、2016);巴黎拉斐特预展(2019);巴黎东京宫(2018);第六届雅典双年展(2018);莫斯科MMOMA(2018);巴塞尔美术馆(2017);伦敦ICA(2017);华沙MOMA(2016);柏林双年展9(2016);巴黎MaM(2015)等。 她们的个展在Istituto Svizzero, 巴勒莫 ( 2021); Swimming Pool Projects, 索菲亚 (2021); Lucas Hirsch Gallery, 杜塞尔多夫 (2021); 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 杜塞尔多夫 (2020); Trafo Gallery, 布达佩斯 (2020); Amanda Wilkinson Gallery, 伦敦 (2020,2018); Fri Art – Centre d’Art de Fribourg / Kunsthalle Fribourg and Wallriss ( 2020) ; Futura, 布拉格 ( 2019) ; Cell Project Space,伦敦( 2018) 。她们参加过的国际驻地包括Alserkal艺术基金会,迪拜;La Becque,拉图尔德佩;Onassis AiR,雅典。Gawęda和Kulbokaitė是2022年CERN Collide Residency和瑞士行为艺术奖(2021年)的获得者。

Dorota Gawęda & Eglė Kulbokaitė,《Sulk II》,2018年。行为和影像装置,Spazio Maiocchi,米兰,意大利,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孙佳婧,毕业于纽约大学Institute of Fine Arts艺术史专业,研究方向专注现当代日本和中国艺术,目前生活在北京,是一名艺术及时尚类文章的撰稿人、译者。过往文章及作品:www.monoseum.info

贾芷涵,现居伦敦,是一名独立策展人和当代艺术研究员。她目前任教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纯艺部门,担任批判性研究以及艺术写作的讲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后殖民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她于2018年获伦敦金匠学院策展专业优秀奖学金、2020年获得布里斯托大学优秀写作者资金、2021年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项目资金。她相继于金史密斯学院和考陶德艺术学院取得策展研究硕士和艺术史硕士学位。她曾任职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金史密斯学院策展系。

秦可纯,写作者和策展人,目前生活工作于广州。2021年获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策展硕士,并联合策展了线上展览“Hear the Light”(伦敦煤气厂空间,2021)。她曾在不同艺术媒体撰写展评,见于Artforum中文网、艺术眼和《财富堂》等。近期联合创办了《te magazine》, 是一本关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以及当代艺术实践的双语年刊。她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志写作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

close

Search for "pro_helvetia" in the wechat app or scan th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