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聚会:跨域多重现实的剧场

在日渐割裂的世界里,聚会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要如何带着各自的历史和现实相聚在一起?
中英双语文集《另一个聚会:跨域多重现实的剧场》,由赵川和黄佳代主编,以对话、文章和摄影等形式,聚集了不同地区和代际的剧场创作者、策划人和学者,就跨文化、语言及沉默、社会与社群等话题展开交流。它是赵川与瑞士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和推动,名为“他者的舞台”的表演和研讨项目的延续,以及在疫情时代探索的替代形式。本书以电子版PDF形式与读者共享,可从本网站自由下载。
“他者的舞台”2016年和2018年分别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和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举办过两期。活动邀请来自亚、非、美、欧等地的与表演相关的艺术家和研究者,与本地的同仁们一起,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分享各自的实践,做现场展演,交流来自不同历史和地域的经验。第三期“他者的舞台”原计划2020年在上海举行,由赵川和曾两度作为艺术家参与的黄佳代共同策划。但疫情改变了原先通畅的交流环境,策划者们转而通过文本,发展新一期的探讨、沟通和传播形式。《另一个聚会》的编撰,一则可以梳理过往“他者的舞台”已有的实践和思考积累;再则,可以继续创造往返于历史和未来的对话现场。
因此,本书除部分内容基于对以往研讨的整理和理论梳理,更多篇幅则拿来邀约跨越洲际、世代或性别的数组艺术家及策划者的新对话。这些对话穿插在2020至2021年间因疫情带来的隔断中,他们喻意着“另一个聚会”的替代意味和沟通意愿。在这个全球流动突然被迫切断或减少,诸多交往随之崩塌、预言家失语的特殊国际情形中,时间和文字让我们能够以另一种方式相聚,继续“他者”的彼此对话。正如作者之一、跨文化戏剧学者拉斯顿·巴鲁查(Rustom Bharucha)教授所言,《另一个聚会》是“对国际剧场人/学者在一个特殊时刻努力进行坦诚对话的记录”,或者,它并能如推动者们期待的——带来对未来的启发。
在这“另一个聚会”中,艺术家及作者们的参与极为重要。他们中的一些曾在“他者的舞台”上结识,数年后已发展出更丰富的交往;另一些则是第一次加入这场特殊的聚会,包括数位活跃在研究、策划领域的实践者和学者。本书作者是:拉斯顿·巴鲁查(Rustom Barucha,加尔各答)、查理·哈夫纳(Charlie Haffner,弗里敦)、黄佳代(上海)、艾萨·霍克森(Eisa Jocson,马尼拉)、李敬诚(首尔)、鲍里斯·尼基丁(Boris Nikitin,巴塞尔)、汉娜·普夫谢勒(Hannah Pfurtscheller,巴塞尔)、凯·图赫曼(Kai Tuchmann,柏林)、王墨林(台北)、桑卡尔·文卡特斯瓦兰(Sankar Venkateswaran,阿塔帕迪)、安娜·伍雅诺维奇(Ana Vujanovic,柏林/贝尔格莱德)、吴梦(上海)、许斌(台北)、由宓(卡塞尔/北京)及赵川(上海)。
本项目得到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