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楸帆入选拉维尼堡文学驻留

经过公开招募,陈楸帆获选拉维尼堡的文学驻留项目。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将支持他于2022年8月2日至10月24日间去瑞士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驻留。《单读》作为本次驻留的合作伙伴参与了评选。
关于驻留项目
拉维尼堡(Château de Lavigny)坐落于洛桑和日内瓦之间的拉维尼,曾是出版人Heinrich Maria Ledig的住宅。在创始人Jane Ledig-Rowohlt的慷慨支持下,过去的20年里,拉维尼堡已经向600多名诗人、小说家和作家提供了写作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从事各种形式和流派的创作。
关于陈楸帆
陈楸帆是当代中国具代表性的科幻作家、翻译家、创意制作人和策展人。他出生于广东汕头,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文学和电影艺术。他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副理事长,华人科幻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并在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占有一席。
楸帆自1997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了100多篇小说和出版9部著作。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获得了包括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茅盾新人奖在内的多个国内外奖项。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荒潮》(入围轨迹奖最佳处女作决选,《卫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和《人生算法》(《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与李开复博士合著的《AI2041:我们未来的十个愿景》(入选《亚马逊》、《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楸帆之前在谷歌和百度工作多年,还担任过Noitom公司的副总裁,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运动捕捉和虚拟现实领域的技术创业公司。所有这些经验触发了他对控制论社会、人工智能时代的不平等、数字劳动和虚拟关系、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等主题的反思和写作。他目前居住在上海。
个人陈述
“作为一个科幻作家,2020年初爆发的全球流行病让我感到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离奇。恐惧、愤怒、焦虑和仇恨加入了病毒,粉碎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将他们与大社会隔离开来。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把注意力从充满谣言和敌意的社交网络中抽离出来,转向阅读和写作,希望从东方更古老、更遥远的智慧中汲取能量和灵感,将其转化为创作,抚慰更多的心灵。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连接更多的智慧、善良和创造性的思想,以实现精神上的超越。我已经举办了一百多场在线讲座、小组讨论和各种类型的对话,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学者、企业家、活动家和意见领袖。我们从虚拟的交流中相互鼓励,彼此激发,但我知道这还不够。我渴望与传统物理世界中一些最伟大和自由的灵魂进行更深入的联系,我相信这远比像素和比特更有挑战性、更有共鸣、更有启发性。因此,我申请了这个居住项目,希望在阿尔卑斯山和日内瓦湖的美景中,在传说中的拉维尼城堡中讲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故事。
我过去的作品涉及的问题包括电子垃圾和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碳中和、人工智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全球化的结构性不公正等。在过去二十年的写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加速主义对人类心灵和整个地球生态的严重剥削和破坏。我将非常感谢有这个宝贵的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讨论和碰撞,把他们的文化和思想变成我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我还将参观当地的文化机构和组织,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对全球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在 “技术-萨满主义 “这个项目中,我希望通过推测性小说重新发现并与古老的东方哲学(道教和佛教,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萨满教)建立联系,并对当代技术社会的问题进行新的想象性叙述,超越二元论和晚期资本主义的陷阱,寻求人类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处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