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 | 2022年考察策展人
瑞士 | 视觉艺术
202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 视觉艺术
国籍:中国
考察地点:线上
策展人、写作者。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在读,同时就读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艺术史专业并获荣誉学位。2022年,入选瑞士文化基金会考察驻留项目,进行后数字艺术领域研究。
曾担任当代艺术家徐冰工作室项目主管,策划与统筹徐冰多场重要展览,包括大型回顾展“徐冰:思想与方法”首次海外巡展。曾作为中央美院客座讲师参与“互联网艺术选修课”设计与教学。曾在中国美院、四川美院、假杂志、岛屿书店等进行讲座与分享,访谈刊登于《艺术新闻》、《理想家》、《建筑实践》等。受邀为悦来美术馆线上文献“艺术与技术政治”专栏作者。策展项目“平面游击:起来!数字失神者”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青策计划”,并展览于中央美院美术馆廊坊馆与重庆当代美术馆。
吴月希望通过此次驻留进行“后数字”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关注其中跨越艺术、文化、政治和技术的交叉领域。“后数字”是一种数字时代视作历史特定现象进行理论批评和语境研究的方法,在时间维度上与后者部分重合,主流观点认为在当数字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与身体紧密结合的未来,我们只有在技术缺席或故障时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这个广泛的研究课题将被缩小到“过马路”的日常场景中——一个城市、交通、速度、管理、技术等等多方错综交织的场域。例如,交通灯属于一个复杂的、具有控制论逻辑的集中式工程系统,车与行人均被要求遵守系统的治理。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机器便得以平滑运作,达到最大效率。相反,如果移除红绿灯,街道将从集中化系统中逃逸,或成为荷兰交通工程师Hans Modermann所倡导的“共享空间”,行人与车辆共同拥有使用道路的权利,协商、让渡、共享。甚至乱穿马路这种明显违法的行为也被政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称作“反抗的日常形式”。在驻留期间,她将探索这些不合作、不顺从的艺术和技术。